患者标识腕带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管理
作者:戴艳萍
探讨腕带标识在患者安全管理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 2007 年 4月至 2008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危重患者、新生儿及儿童等2 767 例, 年龄最大的90 岁, 其中 2 716 例患者佩戴了腕带标识。 结果 在临床应用腕带标识 1 年后, 医院护理差错发生率与 2006-2007 年相比下降了 66%, 佩戴腕带的2 716 例患者无一例由于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 96.8%, 较2006-2007年提高了2.8%。 结论 使用患者腕带标识, 可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
患者标识是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之中, 将患者与医院的治疗和服务活动联系起来。 为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规避医疗风险, 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 我院于 2007 年 4 月起根据百姓放心医院《CHA 患者安全目标》 要求, 将腕带标识应用于临床, 现将实施效果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腕带标识的使用及培训
1 .1 腕带材料及规格 根据临床需求设计患者腕带后统一交由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制作, 属于一次性物品, 由无毒、防过敏的软塑料制成, 表面光滑, 质地柔软, 防水, 防污垢滞留, 书写方便清晰, 腕带两端有不可逆的一次性可调式钮扣。 腕带规格:分为成人及小儿规格, 有红、蓝、黄、粉红等颜色。 成人:长约 25 cm , 带宽(填写患者信息处)约 2.5 cm ;小儿:长约16 cm , 带宽约 1.8 cm 。
1 .2 腕带填写内容及佩戴流程 我院目前将腕带标识使用于重症监护患者、手术患者、昏迷或意识不清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新生儿、儿童及药物过敏等患者。 各病区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手腕粗细等选择合适的型号及颜色(如成人用蓝色, 小儿用粉红色, 过敏患者用红色), 并填写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 、诊断等), 由患者及家属核对, 同时交待用途及注意事项, 并将腕带佩戴于患者左手腕上, 佩戴时松紧适宜, 以可容纳一小指为宜。 从患者佩戴腕带开始, 患者标识的使用范围将涵盖医院的各个相关部门。
1 .3 建立腕带标识制度,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从护理角度出发, 护理安全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 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 准确识别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 。
1 .3 .1 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需准确识别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为患者做各种护理技术操作, 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及腕带内容查对。
1 .3 .2 患者转接和交接班时需准确识别 患者转科和交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转科交接, 第二种是病房内转床交接。交接过程中常会产生信息不准确或发生混乱的问题, 易引起医疗纠纷, 增加患者痛苦。 腕带标识的使用可便于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1 .3 .3 手术治疗、留取各种标本、输血治疗、放射及超声等检查时需准确识别 接错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方式不正确等, 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 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 执行手术前或为患者留取标本、抽配血时, 须做好认真查对, 除检查病历、床号和呼叫姓名外, 还需查对腕带标识。
1 .3 .4 加强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的观察 如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舒适等。
1 .3 .5 患者出院或转科时的腕带管理 患者出院时方能将标识腕带取下;如因转科或特殊治疗等其他原因, 必须取下或更换部位时, 应由病房重新填写并由 2 名护士双人核对后再次佩戴腕带, 以确保患者标识准确。
1 .3 .6 腕带书写注意事项 要求正确、规范填写腕带上患者的信息项目栏, 避免项目遗漏, 书写时字迹清晰、工整, 无涂改。
1 .4 加强医务人员患者安全目标的培训及管理
1 .4 .1 重视临床护士法律法规的学习 对在职护士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医疗纠纷案例的讲评, 培养护士懂法、守法, 尊重患者的权力和隐私,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1 .4 .2 加强护士对患者识别制度及流程的培训 组织临床护士对新制定的腕带标识制度、流程进行培训学习, 熟悉各项查对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安全。
1 .4 .3 提高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力度 护理查对制度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责任感、慎独精神及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有效地将制度贯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避免查对工作流于形式。
2 应用效果
2007 年 4 月至 2008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 、危重患者、新生儿及儿童等 2 767 例 , 年龄最大的 90 岁 , 其中 2 716 例患者佩戴了腕带标识 。 在临床应用腕带标识 1年后 , 医院护理差错发生率与 2006 -2007 年相比下降了66 %, 佩戴腕带的 2 716 例患者无一例由于识别错误而发生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 96 .8%,较 2006 -2007 年提高了 2 .8 %。
3 体会
3 .1 完善了患者安全保障系统 传统的护理查对制度仅靠口头称谓及床头卡进行患者识别, 而患者有时会疏忽或不在意随口误答, 有时是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回答, 此外还有可能存在听力障碍、方言不同、理解能力等因素而出现应答错误或应答无效等。 在传统查对基础上增加患者腕带标识的查对, 提高了查对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3 .2 减少了医疗纠纷及护理差错的发生 患者腕带标识为规范医疗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查对辅助工具, 有效地减少了因识别患者错误而引发的医疗缺陷。 实施佩戴腕带标识及建立标识查对制度 1 年来, 发生护理差错现象与同期相比下降了 66 %, 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确保了患者安全。
3 .3 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 使用腕带标识后, 患者在住院期间, 无论是在病房接受各项医疗护理活动, 还是到其他科室做检查等都更加放心, 增强了安全感。 此外, 患者手腕上的醒目标识可随时提醒、告知医务人员, 特别是病情发生变化如晕厥、摔倒或猝死等意外发生时, 能通过腕带信息及时获得正确处理, 并可立即与患者所在的病区取得联系。
3 .4 提高了患者对医疗安全的满意度 在医院医疗行为活动中,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 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 从患者的生活护理到执行医嘱、为患者实施各项治疗操作等,都充分体现了护理安全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 正确的信息标识有利于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患者, 完善查对流程, 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了护理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护理活动的信任度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实施该措施 1 年来,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同期相比提高了 2 .8 %。
广州爱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爱德)是中国识别腕带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