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实践

2017-05-03 09:42:27 爱德腕带 阅读

基于昆山市区域心电数据平台,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昆山市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了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心电信号的分布式采集、心电数据的集中式管理和远程会诊服务,提高了诊断报告的质量。同时,医院构建了院内心电诊断中心,实现了三个院区各科室心电信号的分布式采集、集中式存储及诊断管理,跨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心电诊断平台


  在心电领域,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不足,有的甚至没有专职心电诊断人员,对疑难心电图分析诊断更加困难,如果有经验丰富的心电专家帮助诊断,既可提高基层医疗单位诊断准确率,又能使得患者得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去大医院检查的来回奔波。


  当前苏州市各医疗机构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区域医疗服务,有些地区建立起了区域影像、心电数据中心,如昆山市影像数据中心、心电数据中心等。但由于各医疗机构彼此独立,导致区域间难以实现影像、心电等资料共享、远程会诊等功能。如何整合利用好现有资源,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依托智慧卫生区域数据平台,建立了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的“昆山市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完成与区域内下级医疗机构的数据互连互通,实现了心电信号的分布式采集、心电数据的集中式管理与远程诊断服务,将优质的心电诊断服务能力和心血管患者救治能力向乡镇、社区延伸,提升区域心电诊断质量和服务能力,能及时发现患者疾病隐患,形成双向转诊机制。


  医院内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建立了院内心电诊断中心,目前已完成本部院区、友谊院区以及广仁院区心电网络系统的搭建,实现了院区间多个场景的覆盖,包括门诊、急诊、病区等。


院内“不留死角”,系统全面打通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心电数据中心及会诊中心,实现了三个院区一体化的远程诊断以及会诊支持,跨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本部院区、友谊院区及广仁院区的网络系统,实现院内心电及电生理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及诊断管理。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对院内心电设备原始数据存储、报告生成与管理、数据共享,实现对心电检查的统计、查询、分析;


(2)通过数据接口,实现自动从HIS系统获取患者信息;实现报告和原始数据在院内的共享;实现心电信息和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PACS系统的融合连接;


(3)优化工作流程,包括门诊、病房、急诊、远程协助的检查流程。提高心电功能科室的工作效率。


  通过院内网络系统,实现一院三区的心电图检查管理以及心电远程诊断。根据设计,系统权限在各个使用科室可以独立分配,以适应设备接入、HIS系统、检查流程、电子病历系统等特殊要求。


  在设计时,系统主要考虑两个全面接入:


① 一是对医院内各个科室心电检查的全面接入,系统架构适合在各个科室分步实施,最终实现院内所有科室的接入;


② 二是在院内实现电生理设备的全面接入,在第一步实现心电图检查数据接入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实现包括Holter、运动平板、动态血压、TCD、肌电图、脑电图、肺功能等其他电生理检查设备的接入。


院外布局区域,资源延至基层


  基于昆山市区域心电数据中心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心电监护数据的远程传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和远程报告。数据平台覆盖到了昆山市各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将三级医院优质心电医疗资源延伸至下级基层单位。通过昆山市区域心电数据平台医疗心电远程及会诊中心,实现了昆山区域内医疗资源的重组和共享,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

1

1

集中诊断


  通过昆山市区域数据平台,各乡镇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电检查数据集中管理,实现区域数据共享和远程报告,从数据流的角度来理解,主要分为心电数据采集、心电数据上传和诊断中心报告及心电报告返回到申请端。


1

2

1

服务优化


  通过心电区域平台,实现了昆山市区域内医疗资源的重组和共享,优化了检查流程。在区域平台上,还能提供一些其他服务功能,比如对下级医疗机构疑难病理进行讨论,提供专家会诊等。患者心电数据可进行床旁采集,用时从原来的大约50分钟缩短到几分钟,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对医院来说,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不需派人转送,不需排队等待,减少了检查室拥挤状况;患者诊断报告通过网络传输,缩短了获取报告的时间,报告无需人工派送,节约人力成本。


1

3

1

质控管理


  通过对昆山市区域内心电诊断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区域内心电检查的质量监控、预警管理等功能,如危急值管理、区域会诊统计、心电检查质量控制、心电报告质量控制、心电诊断时间分析、心电诊断分级预警、区域心电检查异常管理。


用户思维导向,医生需求工具化


  诊断分析系统根据心电设备采集的数据,为会诊中心医生提供专业分析诊断工具,医生可以编写、发布、打印诊断报告。


1

1

1

提供专业分析诊断工具


(1)病历管理

  
  系统界面可显示所有的心电图病历,按检查时间顺序排列,提供丰富的查询功能,支持预诊断分级功能。


(2)心电浏览

  

  心电浏览主要用于从数据中心调阅心电及心电诊断报告,具备对调阅的心电信息进行后处理,如心电标注、测量、打印等功能。


(3)心电分析

  

  心电图分析具有多种特殊分析功能,包括导联反接的纠正技术、向量分析技术、梯形图自动生成技术,同时可支持漏诊提示,软件通过对比显示心电图和原始心电数据的形态学差异,识别出无法正确显示的切迹和顿挫,并用特殊的颜色将这些区域显示出来,防止忽略这些细节造成漏诊。


(4)报告编写

  

  系统提供丰富的报告诊断库,医生可以通过自动诊断获取报告或者手工编写心电报告,避免过多的键盘输入,并支持心电图原始数据多次对比功能。系统提供多种报告输出格式。


(5)报告打印


  报告打印支持多种格式打印方式,用户可自定义报告模板,以满足国家卫计委关于心电图病案存储的要求。


(6)报告发布


  报告医师在诊断完成后,报告自动上传到区域心电服务平台,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推送到申请会诊医院的信息系统,供临床医生调阅。


1

2

1

质量管理


  心电诊断质量管理主要分为心电检查质量、诊断报告质量和时间质量控制三部分,系统可分别进行控制管理。


  系统有数据追踪功能,可以记录患者从进入系统开始,到排队、叫号、检查、诊断、报告、数据交互、封存管理各个环节,通过统计分析,可以获得患者的等候时间、检查时间、报告时间,为改进服务质量提供统计数据。


1

3

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分为机构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字典管理以及日志管理,主要完成了系统的基础配置等工作。


契合政策要求,推进智慧卫生信息化建设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要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改进医院管理,开展远程医疗。


  区域心电远程会诊网络系统是智慧卫生信息建设的组成部分,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政策和各部委重点扶持的领域。


  区域心电平台将区域内心电数据进行集中式数字化管理,推动医院实现由管理型向公众服务型、由技术驱动型向业务需求型、由单向封闭型向共享交互型、由内部评估型向公众评估型的转变。


  区域心电平台覆盖到下级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心电数据统一管理,强化了质控管理,心电报告实时调取。通过会诊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心电图像远程传输、疑难病例实时会诊、重危患者及时转诊,将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基层,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心电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了医疗安全,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此外,借助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平台可实现对基层医护人员的远程培训,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院的心电诊断水平。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