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形成信息化建设合力
受益于平日的高投入
一支高效团队
从医院层面来看,新医改临近的一段时间,我院每周都要召开医改工作小组会议,现在这种例会在我院已经成惯例。
例会让医务各职能部门充分了解到信息化是对医改最有力的支撑,无形中提升了信息中心的地位,突出了信息化在医院业务中的支撑作用。它让医院领导,主管领导,甚至是政府领导意识到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今后还要加大投入。如果投入不足,肯定会出现问题。我院这次之所以没有出现问题,就在于领导历来重视,平时对信息化的投入较大。因此,工作才能够顺畅。
从信息中心内部来看,为了医改系统切换顺畅,我们把整个团队分为几个组:软件组、硬件组、统计分析组(实际名称需要您的最终确认)。现在看来,这么划分还是很合理的。医改前,软件组的工作量最大,而医改后,统计分析组的工作量最大。这样,形成整个团队高度合作、密切配合的工作协同意识,对信息中心本身的凝具力及团队建设具对提升作用。此次医改虽然技术难度不大,但是工作压力却巨大。重压之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但是,我们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重压之下,却激发出高度的团队凝聚力,这是令我非常欣慰的一件事。
优化流程
增加数据处理能力
我们认为,信息化工作与医改密切相关,互相促进。我院以新医改契机,推进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化工作。
一是重构并优化了一些业务流程,更加方便患者的就医。如医事服务费新设立后,患者这方面的支出增加,因此就要让他们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得到医改的红利。这是政府和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如我们开发了一个“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即是指所有的门诊处方都要由信息化系统审核一下,信息系统审这些处方,可能会发现一部分是不合格的。如果发现了不合格的药方,医师会就它们进行干预,最终要求医生按照药典及用药指南开出合理的用药。这样,原来随机性较高的门诊用药得到规范。这项工作与医改密切相关,因为医改内容就包括把不合理的用药降下来。这项工作在2016年底就已启动,借此次医改大大加速了它的进程,这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二是大大加强了数据处理工作,高效地为医院领导决策服务和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服务。医改前我院就很重视数据中心的建设,在2014年就做了CDR。建立数据中心的目的就是进行数据集成起来并加以利用。这为医疗后的数据上报打下了坚实基础。医改后,院领非常重视医院运营情况,需要大量同比、环比等各种数据,而政府主管部门也向我们要大量数据。我们需要梳理、分析和上报大量数据。医院范围内的各种会议,也大量需要医院近期运营数据。4月8日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向卫计委、医管局上报相关数据,如果没有CDR及数据分析系统、上报系统,仅靠现写程序就无法及时实现,甚至连数据的提取都无法做到。我院的数据中心建设有前瞻性,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及时统计、分析出来,按时、按要求上报给上级。
我们信息化一贯的理念是“信息中心要为医院的管理服务、决策服务”,医改后这个理念落实到了实处,成为了巨大的生产力。
工作重点:
与诊疗业务密切相融合
医改后,我院的信息化工作已经与医院的核心业务进行了深入的融合。如近期信息中心正在介入用药管理,这本来是药剂科的核心工作,但是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撑是无法开展工作的。如药剂科一系列的用药管理,必须要用信息化手段串起来,才能进行下去。信息化工作已经助力药剂科实现药品的全流程管理,从入库开始,至用到患者身上终止,做到全程纪录、可核对、可追溯,实现了真正的闭环。
与医院诊疗业务密切相关的内容将会成为今后信息化重点工作。它会成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
如何利用数据中心、BI工具提升医院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客观化,进而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会成为信息化工作的长期目标。
对医疗辅助决策的支持作用,今后将成为信息化工作的探索目标。信息化工作不能满足于做好单纯的计费系统。如看一张申请单时,涉及到女性患者时,不会出现精液检查;涉及到男性患者时,不会出现子宫B超检查。让系统变得更加聪明,不会出现低级错误,让使用者的体验感更为舒适,应成为信息化工作的努力方向。
以前信息中心的工作是零散的。这次医改,让我们形成了合力。如医改系统上线当天,保障人员就占到我们部门的三分之二。一次医改调动了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磨合了信息中心内部的工作流程,验证了科室架构的合理性。因此,对我们工作的促进作用非常大。
通过此次医改,信息中心与医院其他职能科室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大家的交流更加频繁,为今后的信息化评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医院很多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改造马上也要顺势开展起来。
仿照医改工作小组会,我院还组成了某项信息化评级联席会,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等部门的领导都是工作小组的联络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协调会议。因此,医改就像让我们进行一次演习,而演习之后,就该陆续打几场硬仗了,我们有必胜的信息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