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住院患者佩带腕带主动核对 依从性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提高住院患者对使用腕带主动核对的依从性,以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在注射、分发口服药等实际护理操作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或操作过程中有主动伸出腕带进行核对有27名,卡方结果为:15.9而对照组在治疗或操作过程中有主动伸出腕带进行核对有12名,卡方结果为:10.9。结论:对住院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提高住院患者对腕带主动核对的依从性。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2007年病人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腕带是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1]。腕带是注重保障患者的安全,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等患者基本资料的身份标识带,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管理,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医院均使用条形码管理。患者的主动核对是指在其治疗或护理操作过程中主动报上名字并主动伸出腕带进行核对。为加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我院于2012年10月开始对全院住院患者规范使用腕带。通过2年的临床应用发现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现采用住院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提高患者使用腕带主动核对的依从性,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4年10月~11月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随机抽取60名,
年龄38~78岁,冠心病32例、高血压15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心律失常5例,文化程度: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6人、初中18人、小学30人。两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将6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采用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她们进行宣教,入院三天后将采用注射、分发口服药等实际护理操作方式进行调查,观察他们是否在治疗或护理操作过程中主动报上名字及伸出腕带进行核对(未做到者分析原因是什么),调查由责任护士完成,共进行调查60人,对结论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P值的计算。
2.健康教育方式
对照组采用2.1、2.2措施,观察组再加上2.3措施。
2.1提高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对腕带重要性的认识调查显示20%的住院患者不知道腕带的作用,1990年版的美国医院联合(AmericanHospitalAssociation)管理咨询报告中提到,在采取任何医疗措施前应先核对标识带,所有与治疗和护理有关的人员,都应接受训练学会使用识别带。除非治疗
或其他需要,识别带不能取下[2]。
2.2护理人员合理规范使用腕带调查显示,41.73%的住院患者由于腕带的松紧不合适会自行取下[3],所以在使用时,在腕带和皮肤之间要保留一指的空隙,以患者的舒适为准,以保证舒适、透气,确保不会脱落。腕带上的信息要求用圆珠笔书写,增加防水性,这样患者沐浴时也不用取下,腕带为一次性使用,只要戴过的腕带,取下后它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可以防止其他人员误带。
2.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针对观察组,责任护士在入科时便告知患者腕带的作用,并让家属也一起参与,在入院第二天上午对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再进行宣教,并每人发放一张自制的宣教单,内容包括:佩戴腕带的目的、注意事项。
3.结果
患者佩带腕带主动核对依从性比较,见表。
4.讨论
4.1让家属参与宣教的可行性
因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受疾病的困惑,导致情绪激动,只想着早点治愈,对其他的事情概不关心,这时家属就可帮忙提醒,把好安全医疗操作的每一关。
4.2因查对病人身份不严格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仍屡有发生,笔者所在单位通过腕带的使用为基础,制定规范的身份识别核对流程,在科室进行特殊的健康宣教,使护理人员对流程的使用大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
4.3信息腕带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标识工具,便于查对,消除了不安全因素它的使用是一项合法、可行的改革措施。随着不断改进,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优势。该方式是防止错误识别患者的理想方法,也是一种临床服务理念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护理质量管理、医院文化、医院专业的整体形象。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强调舒适性,加强监督,取得患者理解。
4.4对病人身份进行条码化腕带管理及使用带扫描功能的
手持终端来进行病人身份确认系统,这在国际病人安全管理上成为共识,护理管理人员应积极向医院领导申请推广以降低认为差错,探索病人身份识别信息化建设管理[7]为病人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 者 | 丁韵 崔月(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
---|---|
刊 名 |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6卷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