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基于PDCA的临床输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

2016-08-03 16:00:37 爱德腕带 阅读

1  引言


临床用血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新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控制,遵循PDCA循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螺旋式提高管理质量的动态过程。运用PDCA循环能持续改进以往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重规范轻全员参与、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时效等问题,使管理模式从过去行政化的粗放管理转向动态的规范化、体系化、信息化的精细管理,保障用血安全,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努力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用血。


我院基于PDCA方法原理自主开发了临床输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具备异体输血、自体输血、血液标本、血液制剂、输血评估评价与临床用血和合理用血数据库、质量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及系统设置等临床输血全程路径智能闭环与无缝对接、质量和安全实时控制、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智能分析、信息智能共享的功能。构建开发了临床输血评估评价体系及质量管理工具智能路径信息化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三级体系,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安全性、全程闭环性、过程实时质量控制性、路径轨迹溯源性、管理持续改进性等特点。


2  系统架构设计


我院输血管理系统采用目前最流行的三层架构进行开发,即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层、数据存储层,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逻辑的合理性。在临床模块部分使用B/S架构,以应对快速响应、灵活操作的临床需求。在输血科内部的管理模块部分,采用C/S架构,以实现更加高效、严谨的流程控制和统计分析。


临床输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采取标准化的输血流程进行追踪管理,分为输血前评估、知情同意签署、输血申请、申请审核审批、血液发放、血液输注管理、输血后评价以及合理用血数据库归档环节。系统严格按照各标准输血环节进行开发,实现了用血的完备路径、闭环以及循环改进的管理。

 

以下分别从临床用血、用血评估与评价、血液标本和血液制剂管理方面介绍该临床输血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2.1 临床用血 


临床用血模块分为三部分:临床医生用血、备血管理,护士输血管理,术中异体和自体用血管理,以下着重介绍临床用血管理的实现流程。


临床医生在进行用血或备血操作前,需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型初验、输血四项、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系统会根据自动读取LIS和HIS中的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并判断有哪些项目未进行,进行提示。


完成输血前检查后,进行患者的输血前评估操作,填写评估内容:(1)常规备、用血患者血型自动读取,紧急用血时如读取失败,则科手动选择;(2)选择输血方式和输血治疗方案;(3)评估内容需填写完整才可通过评估,评估完成后,自动生成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打印交患者签名。临床备、用血按照国家管理标准采用预约和预配管理制度。备、用血申请连同血液标本至少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天下午3点送输血科备血,输血科提前预配(紧急用血除外)。所有备、用血申请评估完成后,系统会自动读取相关内容,填入输血申请单中。输血申请提交后自动提交上级医生审核,备用血医生资质常规情况下具备中级职称及以上。紧急情况下,所有在院注册临床医生均可申请,系统维护了医生诊疗组信息。


本院临床输血系统对所有的备用血申请均必须履行审核审批手续。其中常规备用血必须完成审核审批手续,不可补办;紧急情况下用血,必须完成上级医生的审核,审核审批手续可在7日内补办。审核审批手续交输血科保存。审核审批规定如下表1所示。


表1 临床用血审核审批规定

临床用血审核审批规定


审核审批流程:上级医生或科主任进入HIS工作站,进入临床输血系统中进行审核审批手续,审核审批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临时输血医嘱,并发送到HIS系统。常规备、用血的所有申请单必须完成相应审核审批流程后,才可打印申请单和护士的领血凭证;紧急情况下,上级医生审核后输血申请单可与领血凭证一同打印。临床备、用血实现了整个临床用血的闭环管理,以及临床输血质量的持续改进。


2.2 用血评估与评价 


输血管理系统对整个血液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全面跟踪管理。用血的评估与评价与整个血液管理生命周期相辅相成。评估与评价路径从输血前检测开始到流程结束,贯穿临床、输血科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等各个环节。我院通过临床用血评估与评价路径的建立,为输血质量管理提供了充足依据,保证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使得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


2.3 血液标本和血液制剂管理路径 


血液标本与血液制品路径化管理的实现,使得对各相关科室用血质量管理有据可寻,用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实现智能分析、信息智能共享功能,为患者用血及血液制品的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3 系统评价


临床输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实现了从病人入院到输血再到相关物品回收及病人输血后评价的全程闭环管理,并与HIS、LIS、EMR、手麻系统无缝对接。整个流程实现了轨迹化、路径化、智能化及个性化管理需求,使得输血全程有据可寻,实现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PDCA)。


输血管理系统对整个血液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全面跟踪管理。血液从当地血液中心调来医院入库时,系统便对血液信息及存储位置进行登记,同时将血液对应的检验标本和交叉配血标本的相关信息也随血液一起登记到系统中。在随后的血液检验、交叉配血实验、血液发放、收费、出库、领取、临床血液交接、输注前核对、输注过程记录、未输注完成血液的报废以及输注完血袋的回收中,均对血液的信息进行了严格记录。同时记录了对应标本的效期管理、质量控制等详细信息。


输血管理系统对临床申请用血进行了方便、严谨、安全的管理。通过流程控制,可使输血前评估率、知情同意书签署率、输血四项检查率、输血审核审批率、护理记录符合率、不良反应回报率、输血后疗效评价及输血后合理性评价等临床输血关键指标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有些指标甚至可达到100%。

 

对于择期手术,临床医生可提前备血,术中需要使用时再进行申领。输血管理系统对此作了明确的责任划分,记录了血液是由哪个医生进行申领的,以便在统计输血合理性等场合,将责任指定到个人,以便对临床输血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由于血液对存储条件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在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时,为防止将血液带入实验室等污染区,并防止血液长期处于室温环境下,系统对血液进行了预配血操作。当临床用血申请单递交到输血科时,输血科直接在信息化界面中查看并决定将具体哪一袋血液发放给临床。在打印的预配血单中记录了血液在冰箱中的存储位置,以及对应的交叉配血标本在实验室中对应的存储位置。


此时交叉配血实验人员可根据预配血单找到对应的交叉配血标本,并与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到系统中。血液一直保存在恒温冰箱中,直到临床护士前来领取已通过交叉配血实验的血液,输血科人员即可直接从冰箱中找出对应的血液,双方核对后发放给临床护士。临床护士使用专用的恒温箱运送血液回到临床,保证血液的质量,且不易发生血液实验、发放错误等严重操作失误。


输血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可针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配置。系统全部采用模块化开发,各模块间通过业务流程进行连接。不同科室、不同人员同时使用系统时,系统将根据对应人员的操作权限,仅开放对应模块,减少界面冗余的同时,加强了系统的安全设置,保证关键模块只能由拥有指定权限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4 总结


我院临床输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经过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以及江西省科技厅共同举行的成果鉴定会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按照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临床转归、临床输血过程和环节质量安全控制及管理持续改进的总体设计要求,构建了临床输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来源:摘自《中国数字医学》2016年7月07期  作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处   刘强、曹磊)



标签:   PDCA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