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30年】医院信息化发展历程:一体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016-07-20 15:09:33 爱德腕带 阅读

回首中国医院信息化走过的30多年历史,其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交织着国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披荆斩棘和全球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几乎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才造就了今天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繁荣发展、应用创新的百花争艳和百亿级的新兴产业。在这里,我们按照推动行业增长点的变化,粗略地将过去的30余年分为四个阶段,与您一同回顾这其中闪烁的点滴。


第一阶段 医院信息化起步与探索


第二阶段 一体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995—2000年这短暂的5年对于中国的HIT行业是一个关键的拐点,伴随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主导的两个一体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完成,中国的HIT正式走上产业化发展路程。前期的种种技术应用尝试在这个阶段沉淀为精细复杂的软件产品,原先分散的技术能力在政策和资金的推动下汇集为浩浩荡荡的产业洪流。在这个从0到1的变化中,我们走过了一条非常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引领中国的HIT走上了世界的舞台。至今,这个阶段中产生的成果仍然在影响着HIT行业的格局。


大事记


  • 1993年2月,由国家计委立项、卫生部和电子部共同指导、在卫生部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指导下、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的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研究》申请立项,同年批准立项,正式启动。


  • 1994年8月,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美国WYSE公司合资成立“北京众邦慧智合资公司”。这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开发、销售、服务医院信息系统的公司。借助众邦慧智公司的组织平台,汇集了各方人才、技术和资金,后续展开了CHIS系统的预研和开发工作。

医疗信息化

  • 1995年,卫生部以部发文件的形式明确计划建设“金卫”工程。卫生部计算机领导小组负责“金卫”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 1995年9月30日,总后卫生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和惠普公司(中国)签订协议共同开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这是基于军队医院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功推广单机版信息系统的经验之上,总后卫生部在“网络版”方向走出的重要一步。


  • 1995年10月,卫生部计算机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设立“金卫工程”军字1-3号的通知》,明确提出军队卫生信息化三个方向的建设与应用是国家“金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军队卫生“三大工程”之首的医院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工程后来被称为“军字一号”工程。


  • 1995年11月6日,首届“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在北京华润饭店召开,会议由卫生部计算机领导小组和医院管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约3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约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会,由于行业迅速发展速度高于预期,1998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 1996年6月,按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要求,各省市卫生厅局建立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组,指定部门和专人对口管理卫生信息化工作。


  • 1997年3月21日,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第一实施现场的《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研究项目》通过电子部组织、卫生部科技司主持的鉴定。作为“八五”计划的成果之一,卫生部陈敏章部长为系统亲笔题字命名为“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


  • 1997年6月16日,总后卫生部在丰台总后药品检验所组织了“军字一号”试点医院培训班,对军内各大单位推荐的17家医院做了系统安装操作培训。此后“军字一号”逐步确立了沈阳军区202医院、北京军区251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军队信息化先进医院为“全军信息化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由此“军字一号”正式在全军进入扩大试点阶段。


  • 1997年7月19日,卫生部发布《医院信息系统软件评审管理办法(试行)》。 在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各省市依照《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对医疗机构正在使用和采购的HIS系统进行评审,对通过评审的医疗机构核发《医院信息系统软件评审合格证》。 此次评审对当时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起到提高标准、界定范围的积极作用。


  • 1997年12月,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通过《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量化目标:至2000年,50%以上省级医院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30%以上中心城市医院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10%县级医院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卫生系统45岁以下中青年干部85%以上接受过计算机技术培训,并具备操作能力。这是卫生部第一次针对医疗信息化发出的纲要文件。


  • 1998年1月,为配合医院信息系统软件评审工作,卫生部发布了《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规范》中详细规定了医院信息系统(HIS)所必须遵循的数据标准和16个基本功能模块,此规范为后来医院明确系统建设目标和产品选型起到重要的参照作用。


  • 1998年6月,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建立“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军字二号”工程成果初现,初步实现了会议、会诊、教学网络三项业务。2001年底总后卫生部进行网络升级,用卫星通信替代了电话线作为传输网络。


  • 1998年8月,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在此次大会上正式成立,CHIMA的前身为成立于1986年的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医院管理计算机应用学组。


  • 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此政策要求在次年(1999年)一年之内全国各地市建立针对城镇职工的100%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这是在经历过长达10年试点之后推出的一项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制度,该政策对医院信息化的普及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



  • 1999年1月4日,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远程会诊管理的通知》,明确远程医疗会诊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具备《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内进行,会诊医师与申请会诊医师之间的关系属于医学知识的咨询关系。


  • 1999年6月1日,山西省卫生厅在下属县级以上医院推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为住院患者提供每日的费用明细清单。次年(2000年)10月此制度作为“医改实际操作成就”被新华社报道并开始在全国推广。依托计算机系统实现“住院费用一日清单”成为当时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 1999年11月,总后卫生部在沈阳军区202医院组织现场经验交流会。这是“军字一号”建设过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现场会,全军所有医院的院长和技术骨干分批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军字一号”在军内的应用进入全面推广覆盖阶段。截至2004年,全军所有医院的“军字一号”上线任务全部完成。


阶段综述


持续不断的业务需求推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公立医院“院长负责制”改革,一方面赋予了医院管理者更多的自主经营管理权力,另一方面也迫使其不得不面对逐渐高企的药品、耗材、设备和人力成本,原始粗放的管理开始向基于信息的管理过渡。与此同时,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贯穿整个20世纪90年代,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深化医保管理细则,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末成为全国普遍实施的医疗卫生政策。


在这样一个“对内严格控制成本,对外医保支付制约”的业务需求环境之下,中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起点设立于面向人财物管理的“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革故鼎新的技术路线选择


1995年微软公司推出Windows95操作系统,PC端的图形化用户界面(GUI)成为主流。也是在1995年,微软的SQL Server 数据库系统终于在技术路线上和Sybase分道扬镳,成为第一款为Windows NT服务器操作系统专门设计的数据库。也是在这个阶段中,甲骨文公司在1998年推出 Oracle 8 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这两个产品成为国内开发人员转向大型关系数据库的起点。


国内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经历了由“DOS+FoxBase”转向“Windows+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的技术路线变化,并且最终推出了C/S架构下的软件系统。此构架成为其后20多年中的主流HIT技术路线。


恰逢其时的国家政策支持


在这个阶段,以卫生部、电子工业部、总后卫生部为代表的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从思想上、组织上和资源上为“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1994年中国医药信息学会武汉会议开始,由于有了电子工业部、卫生部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的参与,医院信息化首次成为一个“官方认可”和推动的行业。


在“八五计划(1991—1995年)”开始两年之后,1993年《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研究》由于其面向解决民生问题的特性作为补充课题获得国家立项和资金支持。1995年“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问世,曹德贤、李包罗、华永良等专家全程参与了研发过程。在时任北大人民医院杜如煜院长、李月东副院长和信息中心何雨生主任大力推动下,系统于1996年首先在北大人民医院上线成功。


1995年伴随国家“三金”工程启动的“金卫”工程最终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主要的攻关目标。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单机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军成功推广的经验,总后卫生部开始“网络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在这个阶段加入“金卫工程”,成为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军字一号”工程。该系统是由总后卫生部组织、以解放军总医院为基地进行开发的。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傅征是“军字一号”课题负责人和工程总指挥,薛万国、刘海一、蒲卫等多位专家是这个项目的关键成员。


在依托医院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各个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独立的信息管理部门之后,1996年,各个省厅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建立完善了自己的卫生信息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下属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实现卫生行政信息化管理。


冉冉升起的医院信息产业


在1995年之前,医院综合信息系统(HIS)还是少数先行者的大胆尝试,基本处于自研自用状态,医院用户对其功能范围、使用价值,采购价格和建设周期尚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在获得外部技术支持完成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时候,医疗机构没有合规的财务项目完成费用支付,更不用说合理公认的价格定位。常见的情况是医院在投入几十万资金采购计算机设备之后,由于对软件开发投入不足造成设备闲置浪费。


1997—2000年期间,“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在北大人民医院上线、“军字一号”系统在解放军总医院等机构上线,以及卫生部发布《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事件逐步为广大医院用户树立了一个参照体系。行业中对HIS系统的建设规模、建设目的、功能范围有了一个公认的明确的认识。


这其中《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发布初期的目的是配合完成各省厅对医院在用系统的评审工作,但是后期更多地成为医院自身建设系统的参考指南,并且在2002年再版中扩充了对医保接口的支持等内容。《规范》中除了对功能进行要求之外,也首次提出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要求,这既是对1990年代初医疗数据标准化工作成果的应用,也是21世纪开始后医疗信息标准化工作的起源。


1994年众邦慧智公司成立,国内出现了第一家专业从事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服务的商业机构。1999年“达因军惠”公司成立,定位于 “军字一号”系统的地方医院推广工作。在进入新千年之前,国内第一批HIS公司陆续出现。在1998年卫生部展开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评审后,“众邦慧智”、“达因军惠”、“杭州创业”、“瑞得恒昌”等企业的医院信息化产品首批通过评审。


首批出现的商业机构在为医疗机构客户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了HIS系统百万级的市场销售价格、“软件销售+客户化服务”的系统交付模式。当年在客户现场夜以继日奋战的程序员、实施工程师,现今许多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HIT30年】医院信息化起步与探索

(节选自:中国医院信息化30年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标签: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